回顧2024年的氣溫,從國內到國際都有一個共同的關鍵詞:“史上最暖”。
來自中國天氣網的消息稱:2024年是我國1961年有完整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。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統計,2024年春季,我國平均氣溫12.3℃,夏季平均氣溫22.3℃,秋季平均氣溫11.8℃,均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高。
2024這一年,我國的炎熱中心在哪裏呢?
2024年度最“熱”情大中城市排行榜上,南方城市包攬所有席位,日最高氣溫大於等於35℃。
重慶以77個高溫日奪冠。這一數字不僅將重慶送上2024年“熱”情榜榜首,也刷新了我國省會、首府、直轄市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多高溫日數紀錄。
浙江金華、四川瀘州緊隨其後,以69天和66天位列二、三名。
湖北宜昌、浙江溫州和杭州,2024年的高溫日數也超過60天,榜上有名。
2024年到底有多“暖”?
中國氣象局氣象分析師 周麗賢:剛剛結束的2024年,又是有完整觀測史以來最暖熱的一年,我們又一次見證曆史。並且,根據1961年以來的數據,前十暖的年份都出現在21世紀,展現了氣候變暖的趨勢。
氣溫低於0℃的天數在北方多地呈現逐年減少趨勢
日常生活中,我們總能感受全球變暖帶來的一些變化。比如說,氣溫低於0℃的天數,在北方多地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,包括像北京、銀川、蘭州等城市都是如此。目前是冬至時節,周日就進入小寒節氣了,但由於氣溫偏高,北京很多冰場到目前還沒有開放。
北方冬季初雪來得晚 結束得早
隨著氣候變暖,北方的初雪來得越來越晚,終雪結束得越來越早。比如長春在2000年之前,最後一場雪一般在4月中下旬,但是最近十多年,已經提前到3月下旬。
40℃以上的酷熱天氣頻繁多見

夏天的時候,一年中用空調的日數在增多,尤其是南方,一天當中空調開得更早,關得更晚,甚至整夜都離不開空調。其實這也是全球變暖的一個縮影,因為高溫越來越多,甚至40℃以上的酷熱天氣更加頻繁和多見。
早在2000年之前,最多有1300多個氣象站觀測40℃以上的氣溫,但在2022年,有4200多個站點觀測到40℃以上的氣溫。
2024年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.01℃

據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數據圖,2024年全國平均氣溫達到了10.9℃,較常年同期偏高1.01℃,是1961年有完整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。

除了2024年最暖之外,觀測史上第二暖為2023年,第三暖為2021年,第四暖為2022年,排名前四暖的就是最近4年,甚至1961年以來前十暖的年份都出現在21世紀。

如果以近30年(1991—2020年)的常年氣候數據作基準線,會發現21世紀之前年份的平均氣溫都難以達到這個平均線,而21世紀之後年份大多都偏高。可以說,近20年來氣溫偏高的趨勢已更加明顯,氣候變暖趨勢展現得可謂淋漓盡致。
什麽原因導致2024年成“最暖一年”
2024年全球平均多經曆41天極端高溫
中國氣象局氣象專家 朱定真:2024年是厄爾尼諾影響的次年,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,大氣溫度又創了新高。12月底國際上關於氣候風險年度報告裏麵就指出,2024年氣候變化導致了全球平均多經曆了41天的極端高溫。
近半數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去年平均氣溫達曆史最高
2024年我國出現了八次大範圍的高溫過程,夏季高溫日數成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的第二多,將近有一半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平均氣溫為61年以來的曆史最高。而創紀錄的高溫又引發了持續的熱浪、幹旱、森林火災、風暴和洪水等災害。

原因來講,一方麵是全球變暖,另一方麵確實有厄爾尼諾、拉尼娜事件的影響。但是終究來說,氣候變化在加劇極端事件方麵發揮了比厄爾尼諾、拉尼娜更大的作用。而在其中,人類活動加劇了高溫、熱浪和區域降水的強度。
全球氣溫為何飆升?
科學家:海洋低空雲減少加劇地球變暖
另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,科學家已經弄清楚了為什麽去年地球升溫如此之快,而答案就隱藏在顯而易見的地方:雲層。整個地球的溫度不斷上升,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。雖然科學家知道這與燃料汙染和厄爾尼諾現象有關,但僅憑這些因素無法解釋這幾年氣溫的突然飆升。最近,美國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,海洋上低空雲的減少加劇了變暖效應。
氣候物理學家、報告合著者海爾格ⷦ斯林解釋說,當明亮的低雲層變得稀少時,地球會吸收更多的陽光,而不是反射掉大部分陽光。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,這種趨勢一直持續,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雪和海冰融化後,暴露出地球較暗的表麵,讓地球更易吸收陽光熱能。
戈斯林表示:“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。”他指出,查明雲量減少的具體原因十分困難。盡管雲仍然是氣候科學中最具挑戰性的研究領域之一,但科學家們仍在努力了解雲的確切運動方式。這項研究有助於解釋為什麽以前的預測可能低估了未來的溫度變化。
2024年,你覺得熱嗎?